语言
四川长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
四川长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(国营第七五六厂),系长虹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。公司位于素有中国“西部硅谷”之称的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,工厂占地200亩,在岗职工1300多人,其中专门从事电源系统研发的中、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00余人。
了解更多
1970
公司成立于
1000 +
企业员工
99
拥有专利
43 +
贸易国家
应用领域
新闻中心
2025-09-08
匠心铸就创新丰碑——长虹电源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
在科技强国的时代征程中,四川长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以十年磨一剑的坚韧,倾力打造“重大高端装备用电源系统技术创新工程”,荣获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。这一荣誉,是对企业坚定不移推进技术自立自强、推进绿色能源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崇高认可。 以创新为刃、以实干为基 一直以来,长虹电源围绕轨道交通、绿色能源等国家重大需求,系统构建技术创新体系,突破单体电池一致性管理、超高倍率放电、无线BMS管理及锂电池组状态协同估计四大核心技术。成功研制AG-600、C919、CR450高速动车、600公里磁悬浮等重大装备专用电源系统,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多项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。 项目显著提升了我国高端装备电源自主保障能力,有力支撑了航空、轨道交通等领域跨越式发展,是创新实践的标杆成果,为“一带一路”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注入强劲科技动能。 长虹电源以创新为刃、以实干为基,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变革,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贡献硬核力量!
2025-09-08
高温下坚守的“完成组”
蝉鸣炽阳,今夏的酷热已成集体记忆的一页。然而,在电源事业一部袋式电池生产线的轰鸣声中,“完成组”的员工们以坚守为笔、以汗水为墨,绘就了一份超越高温挑战的圆满答卷。是他们的敬业,守护了生产线的顺畅运转;是他们的协作,凝聚成夏日里最清凉的泉源。   在生产车间 班组员工们每天都紧紧围绕在热板焊机旁,以“接力赛”的方式完成电池封口、装配、打包、转运等一系列繁重工作。面对重达82公斤/只的大电池,他们没有丝毫退缩,每个人都各司其职,默契配合。   齐心协力 负责电池封口的员工,全神贯注地操作着设备,眼睛紧紧盯着封口机,确保每一个电池的封口都“滴水不漏”。打包工位的员工则迅速而熟练地将封好口的电池进行包装,动作一气呵成。他们相互鼓励,齐心协力,稳稳地将一只只电池放入箱内。   努力拼搏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,全体组员心往一处想,劲儿往一处使。遇到困难时,大家共同讨论解决方案;有人体力不支,同事立刻伸出援手。正是这种团结精神,帮助他们克服重重困难。班组无一订单延迟交付情况发生。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,展现了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。这些奋战在高温一线的班组员工,是我们身边的英雄。他们的故事,将激励着更多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拼搏,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奋斗。
2025-09-01
规范履职强服务 凝心聚力促发展——公司成功举办工会与团委工作者专题培训
为持续提升工会及团委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,推动群团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8月25日,公司于二楼培训室同步举办工会“规范履职 高效服务”与团委“青春聚力 服务大局”专题培训。工会及团委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加本次学习。   培训准时开始。工会主席肖樱首先作动员讲话,强调了工会工作的重要意义,指出工会工作者是连接企业与职工的重要桥梁,使命光荣、责任重大。他鼓励全体参训人员摒弃冷漠、主动作为,及时响应职工诉求,积极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,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投身于服务职工、服务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。   随后,公司办公室党群主管王娇妮担任主讲讲师,为工会工作者进行了系统授课。课程内容紧紧围绕《规范履职 高效服务》主题,详细阐述了工会组织的基本概况、工会工作的主要职责以及公司工会的具体工作指引,帮助大家进一步明晰了岗位要求和工作方向,为规范、高效地开展工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。 工会培训环节结束后,参训工会委员蒋冬分享了学习心得,再次强调了深化认识、规范履职的重要性。   此后,培训现场无缝衔接了团委专题培训。团委书记刘敏作出简短有力的开场动员,呼吁广大团干积极履职,凝聚青年力量。同样的高标准、严要求延续至团委培训中,王娇妮讲师继续授课,重点讲解了共青团组织意义、团委工作的主要职责及团委工作指引等内容。   通过此次系统培训,工会和团委干部不仅深化了对自身职责的认识,更掌握了具体的工作方法和实施路径。大家将把培训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,以更规范履职、更高效服务的工作状态,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和青年员工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
2025-08-20
走进长虹电源的生产车间,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,产线开足马力运转,工人们紧张有序地赶制各类订单。其中,一批即将装配在某客户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中的锂离子电源系统格外引人注目,它们将作为重要应急电源,为eVTOL 的安全飞行提供保障。   锂离子电源系统   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项目中,长虹电源eVTOL项目团队成功突破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安全防护关键技术,不仅实现了国内民用航空应急锂离子电源系统“零”的突破,更为客户取得适航认证拿下“关键一分”。   “要达到RTCA DO-311A标准,必须要通过热失控安全防护,否则无法适航取证。”长虹电源民机事业部副部长蒋阳强介绍道,传统民航应急电源多采用镉镍电池,但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,eVTOL对整机重量要求严苛,长虹电源凭借在电动航空领域的技术积累,对锂离子电源系统展开深入研究。     “锂离子电池重量比镉镍电池轻很多,相应能量密度就高。”蒋阳强介绍说,虽然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优势,但正因如此,想要突破热失控安全防护技术就存在着产品尺寸重量限制、热失控抑制数据不足等多项壁垒。面对难题,长虹电源eVTOL项目团队毅然展开了关键技术攻关。   利用自主搭建的全尺寸平台,长虹电源eVTOL项目团队严格按RTCA DO-311A标准触发热失控,实现了毫秒级动态监测链式反应,经多次模拟优化,项目应急锂电池组成功通过该标准安全性试验。“我们对整组电池进行过充电,按照标准用2倍的额定电流充电直至热失控,最终实现了烟雾定向排放。”据介绍,该产品创新构建了涵盖防火材料、结构优化及监测系统的五重热失控防护墙。     “该关键技术的突破为客户取得适航认证奠定了坚实基础,也为电动航空安全保驾护航,更为我们公司市场开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。”蒋阳强表示,目前,该产品正在进行装机生产,下一步,在积极配合客户取得随机适航认证的同时,长虹电源还将积极推进产品的独立取证。   硬核的技术实力不仅让长虹电源取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,也进一步提升了长虹电源在电动航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。目前,长虹电源已与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形成紧密合作。   多年以来,长虹电源已在无人机电源系统领域拥有丰富的供货经验,在eVTOL用电源系统领域具备多年的电池配套经验。长虹电源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,长虹电源将继续深耕技术创新,加速科研成果转化,持续研发高能量密度、高功率密度、高安全性电芯,对电池健康管理、寿命评估等持续进行优化,为推动低空经济锂电池产品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长虹电源力量。
08
2025-08
炎炎夏日送清凉 精准关怀沁人心——长虹电源2025年高温慰问送清凉活动全面展开
伴随7月20日正式入伏,一年中酷暑难耐的时节如约而至。为切实传递公司对员工的深切关爱,公司工会精心策划并启动了贯穿7月至10月的系列“送清凉”高温慰问活动。活动旨在通过多样化、精准化的关怀举措,为全体员工撑起一片“清凉绿荫”,有效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与团队凝聚力。     PART.01 慰问:领导关怀 公司高层领导率先垂范,深入生产一线及高温作业岗位,向不惧酷暑、坚守岗位的员工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敬意。     PART.02 慰问:让关怀穿透热浪 一线送达 本次“送清凉”活动覆盖面广、形式贴心。在公司员工食堂就餐期间,工会为全体员工送上了酸奶、西瓜等清凉慰问品,让这份舒爽沁入日常。针对身处高温作业环境的员工,组织各分工会进行专项慰问,确保关怀层层传递,覆盖到位。 食堂 各部门积极响应,迅速组织开展了针对本部门高温岗位员工的专项慰问,确保关怀层层传递,覆盖到位。公司的关爱并未局限于总部,成都研发中心、营销中心、质量部售后等驻外机构的员工也同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,确保每一位在外拼搏的员工都能感受到“家”的清凉。          PART.03 慰问:彰显工会担当   凝聚团队精神的纽带 此次高温慰问活动,是公司“人至诚 业至精”核心理念的又一次生动实践。一份份精心准备的防暑物资,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贴心叮咛,如同酷暑中的甘泉,不仅有效缓解了高温带来的不适,更将组织的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了每位员工的心坎上。这份精准触达的“清凉”关怀,正转化为全体员工凝心聚力、共战高温、保障生产的强大动力,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07
2025-08
废水应急无小事,实战演练筑根基
近期,随着“开始”一声令下,长虹电源公司2025年“清源行动”废水超标应急处置演练在公司污水处理站正式拉开帷幕。 本次废水处理应急演练模拟在线数据超标、废水外溢及监测故障场景。发现超标后,演练人员立即行动:A组在5分钟内关闭总排开关、污水过滤泵及综合处理系统,阻断外溢并报告;B组进行人工采样、调节废水并复测,防止超标水入清水池;C组启动应急监测,经三次人工检测达标且在线数据合格后,确认污染清除,设备恢复运行。整个应急处置过程紧张有序,1小时内完成。    演练涵盖培训准备、现场处置和总结提升三阶段,采用书面推演与现场实操。通过模拟实战,系统性检验了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》的实操性,提升了多人协同处置能力,强化了应急流程与设备操作熟练度,验证了监测、截污、报告等环节的时效性及信息链畅通度。演练全面提升了公司预防、响应、处置及恢复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,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害和影响,保障安全。   
更多新闻